傳感應用
              聯系澤天???Contact

              淺談談壓力傳感器在工業領域的應用及市場前景

              2017-5-13

              我國是一個工業發展中的國家,同時也是一個潛在市場巨大的國家,90年代前我國對傳感器的用量還不到世界市場量的4%,但是隨著我國對傳統工業改造步伐的加快,進入后工業化時代,各種傳感器的需求已日益增多。其中,壓力傳感器在各行業用傳感器中約占30%,在工業生產過程控制用傳感器中約占39%。

              電力工業用壓力傳感器

              電力工業

              電力是我國重點發展的基礎工業之一,在電力工業中有大型發電機組控制與監視系統、電網自動調度系統、水文自動測報系統、電力負荷控制系統四大系統,需要大量的傳感器、變送器。如一臺600MW的氣輪發電機組,則需傳感器2000~2500只,其中測溫度量400~500點,測壓力400~500點。90年代我國電力系統共需傳感器140萬只。

              化工行業

              化工生產是過程控制儀器的重要應用部門。例如上海金山石化總廠在第一期11萬噸乙烯工程完成時,使用了二萬六千多支傳感器,用于各計算機集散監控系統和各種自動化儀表調節裝置。第二期30萬噸乙烯工程的完成,用儀表7萬多臺,傳感器多達3萬支。我國有大型合成氨廠近20個,僅四川化工總廠生產用傳感器共2.7萬多支,其中溫度傳感器1萬支,壓力傳感器7千支,流量(差壓)傳感器7千支。90年代我國化工系統共需傳感器80萬只。

              石油行業

              石油開采、從探井、鉆井、測井、采油到輸油過程需要大量的井下和井上傳感器。我國目前井下用傳感器仍然是70年代的機械式產品,由于井下參數的檢測手段落后,使石油開采過程消耗大,浪費嚴重。我國現有17個陸上和海上石油生產基地,160多個油田,50個汽油田,由電子式逐步取代機械式傳感器,較保守的預計,僅濺射膜壓力傳感器的用量每年需要2萬支。井下傳感器的年耗損量大致等于在線用量。石油井上傳感器應用量最大的也是壓力和溫度傳感器,僅大慶油田每年進口傳感器就需3000~4000萬美元。

              機械和輕紡工業

              目前我國年產機床20萬臺,約有500萬臺手控機床需要改造。90年代我國機床待業共需傳感器1500萬只。我國現有紡織廠6000多個,印染廠近300個,全國棉印染生產能力已達100多億米,但是我國的紡織、印染工業技術裝備差、產品質量差、檔次低,因此中紡部提出要強化自動控制應用,其中需要大量的傳感器。

              航空、航天領域

              壓力傳感器在航空、航天飛行器中主要用于發動機燃燒室壓力檢測、供油、進氣壓力、大氣壓力測量等,以采用薄膜壓力傳感器的航天飛行器為例,定型之后每年約有4000只的需求量。

              其它行業

              90年代我國的鋼鐵行業需傳感器130萬只(主要是壓力和溫度),汽車行業需傳感器4400萬只(主要是溫度和壓力),家電行業需傳感器4000萬只(主要是溫度傳感器)。

              我國壓力傳感器產業的現狀

              我國的傳感器行業還處在散、亂、狀態,從事傳感器研制與生產的單位共有1273家,傳感器品種2400多個,年總產值1.44億元人民幣(不及國外一家中型企業的1/3)。國內研制和生產單位中,大部分處在開發和研制階段,只有1/3的廠家具有小批生產能力,年產值過10萬只的單位不到10家。

              主要依賴進口和進口件組裝產品。在電力、化工、鋼鐵等工業過程控制應用中主要采用進口件組裝的電容式變送器,未改造的老廠中仍采用力平衡式變送器(即電動單元組合儀表);在機床、汽車、家電、醫療等待業主要采用廉價的硅傳感器;在航空、石油、核工業、船舶等行業主要采用昂貴的進口薄膜傳感器。

              傳感器技術、通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分別構成現代信息技術的“感官”、“神經”和“大腦”,傳感器技術已成為電子信息技術的主要支柱之一。傳感器的數量和質量直接決定了信息技術的發展,因此世界各國都對傳感器技術給予極大重視,進行巨額的投資、研究與開發,使傳感器技術得到高速的發展。本文源自澤天傳感,轉載請保留出處。

              應用圖片

              暫無圖片。